张姓的郡望堂号

历代史籍对最姓的郡望列举不一,其中以(元和姓篡)列举得最多,达43个郡望;“广韵”列举的郡望有14个。但总的来讲,张姓郡望主要有26处,即为:清河郡、范阳郡、太原郡、京兆郡、南阳郡、敦煌郡、安定郡、襄阳郡、洛阳郡、河东郡、始兴郡、冯湖郡、吴郡、平原郡、河间郡、中山郡、魏郡、蜀郡、武威郡、键为郡、沛郡、梁郡、汲郡、河内郡、高平郡、上谷郡等。其各郡望具体相当地域大体如下:
汉时置郡,治所在清阳(今河北清河东南)。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、南宫各一部分,山东临清、夏津、武城及高唐、平原各一部分地。此支张氏,世居武城,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强敌
三国魏黄初七年(公元226年)改源郡置郡,治所在部县(今属河北)。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东,永清以西,霸县、保定市、紫荆关以北和北京市房山以南地区。此支张氏,其开基始祖应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。
战国秦庄襄王四年(公元前246 年)置郡,治所在晋阳(今太原市西南)。相当今阳曲、交城、平遥、和顺间的晋中地区。此支张氏,为北魏平东将军、营州刺史张伟之族所在。
汉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前)改右内史置京兆尹,为三辅之一,治所在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。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、西安市以东、渭河以南地。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郡。此支张氏,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。
战国秦置郡,治所在宛县(今河南南阳市)。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、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、郧县间地。此支张氏,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张良6世孙张彭。
汉时置郡,治所在敦煌县(今甘肃敦煌县西)。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。此支张氏,为东汉太常张奂之族所在。
西汉置郡,治所在高平(今宁夏固原)。相当今甘肃景泰、靖远、会宁、平凉、泾川、镇原及宁夏中宁、中卫、同心、固原等县地。东晋时移治安定(今甘北)。此支张氏,出自西汉赵王张耳之后,亦即前凉国的创建人张轨之族所在。
东汉置郡,治所在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)。相当今湖北襄阳、南漳、宜城、当阳、远安等县地。此支张氏,其开基始祖为南北朝宋横阳太守之子张安之。
我国古都之一。汉、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;隋、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。此支张氏,多为晋散骑常侍张韪6世孙隆之后。
三国时置郡,治所在曲江(今广东韶关市南)。相当今广东连江、浦江流域以北地区。此支张氏,出自西晋司空张华之后。随晋南迁至君政,因官居于韶州曲江。
三国魏改左冯栩置郡,治所在临晋(今陕西大荔)。相当今陕西韩城、黄龙以南,白水、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地区。此支张氏,其开基始祖为后汉司空张皓少子张纲(广陵太守),其曾孙张翼,为冀州刺史,后子孙自键为徙下邽(今属甘肃)。
楚汉之际置郡,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相当今江苏上海长江以南,大茅山以东,浙江长兴、吴兴、天目山以东,与建德以下的钱塘江两岸。此支张氏,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张嵩第四子张睦(蜀郡太守,最良6世孙)。
西汉置郡,治所在平原(今山东平原县西南)。相当今山东平原、陵县、禹城、齐河、临邑、商河、惠民、阳信等县
汉时置郡,治所在乐城(今河北献县东南)。相当今河北献县、交河、东光、阜城、武强各一部分地。此支张氏,出自西汉赵王韪耳之后。世居郭县,隋唐时显赫。
汉时置郡,治所在卢奴(今河北定县)。相当今河北狼牙山以南,保定市安国以西,唐县新乐以东和撑沱河以北地区。此支韪氏,出自汉北平文侯韪仓之后,世居中山义丰。
汉初置郡,治所在邮县(今河北临漳西南)。相当今河北大名、磁县、涉县、武安、临漳、肥乡、魏县、丘县、 成安、广平、馆陶,河南滑县、浚县、内黄及山东冠县等县地。此支张氏,出自繁水(今河南南乐西北)张氏之后。即唐宰相张大安之族所在。
战国秦置郡,治所在成都(今属四川)。西汉时相当今四川松潘以南,北川|、彭县、洪雅以西,峨边、古棉以北,邛崃山、大渡河以东,以及雅砻江之间康定以南,冕宁以北地。此支张氏,其开基始祖应为战国秦时蜀郡守张若。
汉时置郡,治所在武威(今甘肃民勤县东北)。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,武威以东及大东河、大西河流域地区。
西汉置郡,治所在敝邑县(今贵州遵义市西)。相当今四川简阳和新津以南,大足、合江、贵州绥阳以西,山民江下游、大渡河下游和金沙江下游以东,云南会泽、贵州水城以北地区。此支张氏,其开基始祖为张嵩长子张壮(亦即张良6世孙)。
东汉置郡,治所在相县(今安徽濉溪县西北)。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、西淝河以东,河南夏邑、永城及江苏沛、丰等县地。此支张氏,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张良6世孙张睦。
汉置郡,治所在帷阳(今河南商丘南)。相当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、虞城、民权、安徽肠山等县地。
晋时置郡,治所在汲县(今河南汲县西南)。相当今河南新乡市和新乡、汲县、辉县、获嘉、修武等县地。此支张氏,出自平原郡张氏之后,即唐宰相张镐之族所在。
楚汉之际置郡,治所在怀县(今河南武防县西南)。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,京汉铁路(包括汲县)以西地区。
晋置郡,治所在昌邑(今山东巨野县南)。相当今山东独山湖、金乡、巨野、邹县之间地。
战加燕置郡,秦代治所在沮阳(今河北怀来东南)。相当今河北张家口、小五台山以东,赤城、北京市延庆县以西,及内长城和昌平县以北地。

张姓堂号有“清河”,“金鉴”(属始姓张氏),“孝友”,“亲睦”,“冠英”,“燕贻”,“敦睦”,“宗岳”,“敬谊”,“源流”等。


由上可见,北姓在传说时代起源于清阳(亦即后来的清河郡治),春秋时,由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的晋国和韩国,有姬姓后人以张为姓,这一支张姓后来居上,繁衍很广,在京兆、太原等26处都形成望族。同时,也可知,张姓最初的发祥地,应当是在今天的河北、山西、河南省境。据《新唐书•宰相世系表》所载:“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,其后裔事晋为大夫。张侯生老,老生趯,趯生髓,至三卿分晋,张氏仕韩。韩相开地,生平,凡相五君。平生良,子子房,汉留文成侯。良生侍中不疑。不疑生典,典生默,默生大司马金。金生阳陵公乘千秋,子万雅。千秋生嵩。嵩五子:壮、讃、彭、睦、述。壮生裔、裔生皓,子叔明,后汉司空,世居武阳犍为。皓生宇,北平范阳太守,避地居万城。宇孙驰如侯孟成,生平,魏渔阳郡守。平生华,字茂先,晋司空、壮武公,二子:楠、韪。祎字彦仲,散骑侍郎。生舆,字公安,太子舍人,袭壮武公。生次惠,宋濮阳太守。二子:穆之、安之。安之之族,徙居襄阳……韪,晋散骑常侍,随元帝南迁,寓居江左。六世孙隆,太常卿,复还河东,后徙洛阳。”由上可见,战国秦汉时期,张姓族人已从祖居的河南段的以北地区,逐渐繁衍到黄河南北,他们的足迹遍布陕西、河南、山东、河北等地。其中,巴蜀地区,战国秦时已有张姓人人蜀郡为太守,至汉代,巴蜀地区张姓人士落籍增加。同时张姓先民也有迁入吴郡的。这其间张姓已是北方的一大姓氏,如京兆杜陵张氏仍然显贵,汝南细阳张氏三相汉室,敦煌酒泉张氏威震西北。汉末,由于董卓之乱,中原地区遭受严重破坏,北方的最姓族人被迫第一次南迂;西晋末年,因“永嘉之乱”,张姓也同其他士族一起大举南迁,以致后不久,吴郡张氏首先崛起,后成为了中国东南沿海张氏的繁衍中心。同时,张姓也有的迁往东北的辽宁、吉林和西北地区的甘肃、青海和新疆等地。最南己称盛于今广东韶关。唐至五代,张姓在南迁的同时,再创辉煌,在许多州郡的显姓望族中,都有了张姓的存在。到北宋末年,即金兵占领了黄河南北到蒙古军队南下期间,北方的张姓族人又一次大规模南迁。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南迁、使得张姓至宋以后,己遍及中国各地。由于张姓历代族大人众,支系庞大,故在迁徙繁衍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望族,分布于大江南北各个区域,从而使张姓成为了一大姓氏之一,并居前列。

远功整理自”中国100个大姓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