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化孙系张挥140世孙,讳衍,字传万,生于南宋淳熙二年(1175)二月二十日子时,薨于咸淳三年(1267)五月二十九日申时,享寿93岁。他自幼勤奋好学,聪明过人,考取进士,诰授中宪大夫,后受朝廷委派“作牧汀州”任汀州知府。宋宁宗嘉泰年间(1204),时逢战乱,他“卜吉移居闽上杭”由宁化石壁迁至上杭北乡深坑尾官店前上吉街开基(今上杭白砂茜洋村)。上杭地处汀江中游“黄金水段”,汀江别称鄞江,张化孙被其千万裔孙尊称为“鄞江始祖”。
张化孙为官公正廉明,为百姓兴利除弊,关心群众疾苦,政绩卓著,晚年居家,仍乐善好施,修桥筑路,赈济灾民,深受百姓拥戴。他还精通《周易》、《勘舆》,擅长歧黄之术,常为群众免费治病,人称“活菩萨”。民族英雄文天祥与张化孙交往密切,他对张化孙的为官、为人颇为赞赏,还为张化孙题写“像赞”云:〖HTK〗“公之丰采,气宇轩昂;公之品行,正直端庄。诗书博览,忠孝名扬。作牧汀州,合郡群黎沾德泽;开基杭邑,一门父子沐恩光。纂修宗谱,报本不忘。钟灵毓秀,桂馥兰芳;绵绵世泽,长发其祥。”张化孙仙逝后,葬于上杭县白砂镇茜洋村李屋背头大坪岗上,墓地呈“金盘载珠”形。墓联:“派盛清河绵世泽支蕃闽粤振家声”;横披:“克昌厥后”。联文反映了张化孙一脉“中原南迁,鄞江开基”的创业轨迹,体现了张化孙后裔“繁衍生息,不断进取”的开拓精神。墓前竖18根华表,象征18房裔嗣侍立墓前,蔚为壮观,凡到此参观拜谒者,都啧啧称赞:确系风水宝地。
张化孙十分重视对后代的培养与教育,把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写成诗训。告诫子孙以上祖为典范,做有用之人,光宗耀祖,留芳百世。张化孙遗诗(遗训)通称外八句,要求子子孙孙不仅熟读熟记,而且要身体力行。外八句如下:
清河系出源流长,卜吉移居闽上杭。
百忍家声思祖道,千秋金鉴慕宗祊。
承先孝友垂今古,裕后诗书继汉唐。
二九苗裔能禀训,支分富盛姓名香。
张化孙给后代留下的辈份诗(内八句)如下:
化云腾上昊,承先绍启宗。
仲兴山贻远,永廷应万崇。
日振昌英俊,贤声继祖功。
文运开世兆,科元定显隆。
上述内八句和外八句,张化孙后裔均将其当作座右铭,世代相传。成为检验张化孙后裔是正宗的或冒牌的“试金石”。相传张化孙后裔外出,“寻根认同”时,都会互相考问“内八句”和“外八句”,加以检验。回答正确,就“梓叔”相称,热情接待。回答不上,被认为是冒牌货,会被婉转地吃上“闭门羹”。
张化孙妣陈恭人生于南宋淳熙元年(1174)十二月初一日辰时,卒于景定三年(1271)三月十八日丑时,享寿89岁。妣阙恭人生于南宋淳熙十一年(1184)十一月初十日寅时,卒于咸淳七年(1271)三月十三日午时,享寿88岁。陈、阙两恭人合葬于离张化孙墓地约2华里的官地村水尾神仙坑,墓地呈“飞凤展翅”形。
张化孙与陈、阙恭人生18子,传108孙。他们继承和发扬客家人敢于冒险、不怕牺牲、艰苦奋斗、开拓进取的精神,用族规家训规范子孙后代的言行,树立名门望族的良好风范。